联系我们

镇江海纳川物流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

地址: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求索路66号

邮编:212006

联系电话:0511-88995200


一把手访谈|周毅:聚力攻坚 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
【日期:2023-02-23 10:38:48】

交汇点讯 日前,镇江市国资委党委书记、主任周毅接受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主题专访,围绕如何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本,深化国有企业改革,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回答记者提问。周毅表示,国资委将用“红色引擎”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,以“三大工程”固本、“三大融合”提质、“三大赋能”领航、“三大革新”聚能、“三大责任”增效,不断推进国企改革走深走实,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贡献国资力量。

记者:在“新春第一会”上,市委马书记强调,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倡导的“四敢”要求,对全市各部门助力产业强市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。请问市国资委如何聚焦产业强市“一号战略”,发挥国资平台优势,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,为镇江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勇挑大梁?

周毅:市委马书记号召我们落实“四敢”要求,根本上说就是要求全市上下各尽其责,协力推动全市经济率先好转。国资国企作为“排头兵”和“先锋队”,理所应当冲锋在前、勇挑重担。

为此,我们根据全市项目攻坚暨产业强市大会要求,谋划梳理了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。一方面,通过加大项目投资,推动企业转型。另一方面,发挥带动作用和溢出效应,全方位提振信心,为产业强市“一号战略”打头阵、当先锋。

2023年,市国资系统计划实施1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1个,总投资162亿元,年度投资36亿元。从建设进度上看:续建项目12个,年度投资13.5亿元;新建项目9个,年度投资22.5亿元。从项目性质看:产业类项目17个,年度投资26.1亿元;房地产类项目3个,年度投资4.3亿元;股权类项目1个,年度投资5.6亿元。

项目达产后,预计新增营收221亿元,利润24亿元,上交税收12.4亿元;恒顺集团年产10万吨高端香醋、港发集团中交盾构管片智能制造基地等6个项目年内投产,可实现营收超过40亿元,利润近5亿元,上交税收超过2亿元。

这些项目重点体现了“四个围绕”:

一是围绕产业强市“一号战略”。通过支撑带动经济率先好转,体现国企担当。

二是围绕国有资产的布局优化和资源整合。通过专业化整合,突出主业、做强专业。

三是围绕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。通过培育盈利项目,打造盈利企业,形成盈利板块。

四是围绕央国企合作共赢。通过用好央国企优势资源和成熟做法,靠大引强,引进优势项目。

具体怎么做?主要是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:

一是树立导向。加强考核引导,将项目攻坚与年度考核挂钩,倒逼企业加大项目投入力度。

二是抓整合。进一步加大危化品仓储物流、金融投资、酒店板块的资源整合力度,打造主责主业更加聚焦,核心能力更加突出的优势企业。

三是强产业。引导企业聚焦主业,做大做强做优优质子公司、运营板块,有效培育突破性板块。

四是拼招商。全力招大引强,市国资委带队组织市属国企,分赴各地开展高品质、高效的以商招商、总部招商、产业链招商活动。提升活动能级,举办3—5场主题招商和集中签约活动,争取引进更多的央企国企项目落户到镇江。

五是优服务。加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务。深入企业一线、项目一线,围绕“签约项目抓开工、开工项目抓建设、建设项目抓投产”,全方位、全时段、全流程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投入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,确保项目投产达产。

记者:国资国企是推动镇江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收官,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,下一步,市国资委在国企改革上有没有新的动作?

周毅: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,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瞄准体制机制障碍,全面发力、多点突破,市级层面122项任务和市属国企、辖市区1283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,2次受到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书面表扬。

今年,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,我们将继续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,主要是做好“五个更加关注”:

一是更加关注监管效能。重点是加强事前制度规范、事中跟踪监控、事后监督问责,用好重大项目“双重论证”、项目后评价、审计监督等手段,实现全流程、全过程、全覆盖的监管。通过监管效能的优化提升,更好服务企业改革发展。

二是更加关注风险防范。重点是加快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,抓牢抓好投融资、安全生产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,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。

三是更加关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。重点是体制机制创新,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,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,深化职业经理人试点,发挥“能上、能高、能进”的正向激励,体现“能下、能低、能出”的反向约束,加大奖优罚劣的力度,进一步激发企业职工、管理层活力。

四是更加关注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。重点是引导企业坚定不移聚焦主责主业,坚决关停非主业,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,真正实现主业清、产业优、企业强。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,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、坚持市场化方向,确保优秀人才和团队引得进、留得住、用得好。

五是更加关注党建引领。重点是认真落实市委“党旗‘镇’红、一线建功”工程,围绕“党建聚合力、国资加速跑”品牌建设,持续深化国有企业红色领航先锋行动,通过功能型党支部建设、“红色任务发包”等形式,让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更加具体、更具实效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。